南山之隩北山阳,羽扇轻风共影双。
画桨菰蒲明月笛,青灯蟋蟀白云窗。
半生游子成行债,一夜佳人作别腔。
倚钓重来此蓑笠,梅花十里雪空江。

诗句如下:

南山之隩北山阳,羽扇轻风共影双。

画桨菰蒲明月笛,青灯蟋蟀白云窗。

半生游子成行债,一夜佳人作别腔。

倚钓重来此蓑笠,梅花十里雪空江。

接下来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1. 创作背景
  • 该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七言律诗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根据诗中内容推测,可能是在一次山中居住或旅行期间所作。
  • 当时文天祥可能正处于一种政治压力下的困境之中,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1. 作者文天祥
  •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抗元民族英雄,又是爱国诗人,有“文山”之称。
  • 在元朝建立后,他拒绝出仕元朝,被俘至大都后绝食而亡,终年四十七岁。他的作品多反映爱国情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诗意及赏析

  1. 首联解析
  • “南山之隩北山阳,羽扇轻风共影双。”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环境,南山和北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景象,诗人使用“羽扇”比喻自己轻松的态度,与自然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1. 次联分析
  • “画桨菰蒲明月笛,青灯蟋蟀白云窗。”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水边的画桨、水中的菰蒲、明月下的笛声,以及窗户上的青灯、室内的蟋蟀,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幽美的画面。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1. 尾联解读
  • “半生游子成行债,一夜佳人作别腔。”表现了诗人一生奔波劳碌,如同游子一般四处漂泊。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离别的苦楚和无奈,用“成行债”来形容自己的一生,以及用“作别腔”形容与爱人的分别。
  1. 全诗赏析
  • 此诗整体上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高洁自持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
  • 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都是文天祥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通过对上述各部分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及诗人的思想情感。这不仅有助于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也能更好地欣赏其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