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当年赋子虚,西风忽复到菰蒲。
蟾蜍影里千秋鉴,蟋蟀声中七月图。
诗思飘飘入云汉,歌声隐隐动江湖。
万家箫鼓连灯火,见说来年此事无。
【解析】
“赤壁当年赋子虚”: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东吴的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孙权、刘备则借赤壁之战,成就了一段佳话,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这部巨著;“西风忽复到菰蒲”,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西风突然吹到了菰蒲之地;“蟾蜍影里千秋鉴”:月色朦胧的时候,月亮的影子里映出了千年的历史画面;“蟋蟀声中七月图”,蟋蟀的叫声中充满了七月的故事;“万家箫鼓连灯火”:万家灯火通明,箫鼓齐鸣,一片喜庆的气氛;“见说来年此事无”,看到这些喜庆的景象,诗人不禁感叹,明年再过这样的节日恐怕就难以实现了。
【答案】
译文
赤壁当年赋子虚,西风忽复到菰蒲。
蟾蜍影里千秋鉴,蟋蟀声中七月图。
诗思飘飘入云汉,歌声隐隐动江湖。
万家箫鼓连灯火,见说来年此事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庆祝中秋佳节而写的一首七绝。全诗写景抒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首句点出题旨,二句写景,三、四句写情,五、六句又回到写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又回到写景,这样反复咏叹,使得全诗意境浑成而又富有变化之美。
“赤壁当年赋子虚,西风忽复到菰蒲。”这一句是化用前人典故,写出了当年曹操和周瑜联手大破黄盖的壮举。“菰蒲”即茭白,生长在水田里的一种水生植物。
“蟾蜍影里千秋鉴,蟋蟀声中七月图。”这是以景传情的写法,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千秋鉴”是说月亮像一面镜子,映照了千古的历史画面。“蟋蟀声中七月图”中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蟋蟀”又叫“促织”,是一种善鸣的昆虫,古人常用它来表达对亡友的哀思之情。
“诗思飘飘入云汉,歌声隐隐动江湖。”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云汉”是银河。“歌声”指的是作者自己的歌声。“江湖”是泛指民间百姓的生活。“诗思飘飘入云汉”“歌声隐隐动江湖”。意思是说:作者在欣赏完美景色之后,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自己创作的诗词。
“万家箫鼓连灯火,见说来年此事无。”这两句是尾联。尾联写景,但与前两联的景色不同,而是写万家灯火,烘托出人们欢乐祥和的气氛。“万家”指无数人家。“见说”是听到别人说的意思。“来年”指明年。这最后一句是说:明年再有类似今天这样热闹的节日活动的话恐怕就难以实现了。
本诗语言平实朴素,不事雕琢,却能以简驭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