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变江河渺未涯,如公真是济时危。
几年荆益龙骧誉,一日潇湘鵩谶悲。
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郎君昔共慈恩约,抆泪西风寄些词。
【注释】
挽李制帅二首:作者在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时,曾作《挽李中丞》诗。次年,改任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又作此诗以悼念友人。李中丞即李芾,字制之,号中斋,成都青神人。嘉定十三年(1220)以端明殿学士致仕,谥文靖。李芾为政清廉,有“清献”之称,故称。“龙骧誉”、“鵩谶悲”,都是用典。前者比喻李中丞的政绩;后者则取杜甫《秋兴八首》其五“鱼龙寂寞秋江冷,鵩鸟无声哀暮天”意,暗指李中丞去世。清献节,即清正廉洁的官节。武侯碑,即诸葛亮的功德碑。慈恩,指唐玄宗对郭子仪的恩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任荆湖东路转运副使时所作。诗人在送别李中丞的临别赠言中,既赞颂了李中丞的政绩,又抒发了自己对老友的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诗人首先感叹世道变化无常,江河渺茫无际,然后称赞李中丞真正能够拯救国家危难。这一句,既是对李中丞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期盼。
诗人回忆起与李中丞共事的日子,那时李中丞在荆、益一带享有崇高的声誉。然而,如今李中丞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这里,诗人以清献节和武侯碑作为两个典故,分别表示对李中丞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治国才能的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李中丞的深深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与李中丞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并表达自己对李中丞的思念之情。诗人说:“郎君昔共慈恩约,抆泪西风寄些词。”这里的“郎君”指的是自己,而“慈恩约”则是两人之间的约定。诗人说:“西风萧瑟,我为你写下一些诗词,寄去给你,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对李中丞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李中丞的深深怀念之情,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