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衡云作羽衣,便如屈子远游归。
离骚忘却题天柱,为立斜阳问翠微。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根据注释和题目的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

“收拾衡云作羽衣”,衡指衡山,衡山有衡山之云。诗人用神话传说中的典故来形容自己的志向,表明自己要像屈原一样,在湘江流域漫游,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便如屈子远游归”,诗人把自己比作屈原,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也暗含了自己渴望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心情。

“离骚忘却题天柱,为立斜阳问翠微。”诗人把屈原《离骚》中“朝发自兮,夕济于西”等句子删去,只取“天”“日”二字,并加一“忘”字,表达自己希望早日实现理想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是写景,诗人把眼前的夕阳、青山与传说中的天柱、翠微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渴望早日获得机会的迫切心情。

【答案】

(1)收拾:整理。衡:衡山,即南岳。

(2)相士:朋友。

(3)译文:整理好衡山的云雾作为我的羽衣,就像当年屈原那样远离楚国到远方游历。我忘了《离骚》中的“朝发自兮,夕济于西”,而是想建一座斜阳下耸立的天柱峰,为翠微峰树立一块碑记。

(4)注释:此诗作者丁宝桢,湖南湘潭人。道光举人。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时,他任湖北按察使,镇压了马日事变,又率军平定苗民起义。这首诗是他在道中写给朋友丁碧眼的一首七律。

赏析:

这首诗写于丁宝桢任湖北按察使镇压苗民起义期间。诗人在赴职途中经过湘江边时,想起屈原流放沅湘,不随俗流,坚持操守的品格,不禁感慨系之。于是写下此诗赠给丁碧眼,表达他对友人的勉励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