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徇铺路纵横,小队戎衣自出城。
天假汉儿灯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

【注释】

  1. 脱京口:出自《晋书·桓温传》,指离开京都建康。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2. 徇(xùn):巡行视察,引申为巡察、巡视。
  3. 铺路:这里比喻朝廷的政令畅通无阻。
  4. 小队戎衣:即小队官兵,指军队。
  5. 天假汉儿灯一炬:天上赐给汉儿一盏灯。汉儿,指汉族人,这里泛指汉族统治集团。
  6. 旁人只道是官行:别人只看到官员们在大街上行走,以为是官府的车马行列。
    【赏析】
    这首诗写京城百姓对桓温北伐归来的盛况。首句写桓温北伐成功,从都城建康凯旋,出京口时沿途的繁华景象:道路两旁店铺栉比,商贩云集;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人们议论纷纷,认为桓温凯旋而归,必定要举行盛大的庆典。二句写桓温的威武壮观:他身穿戎装,手执仪仗,亲自率领一支小部队出城,威风凛凛地巡视着道路。“不时”,不时,随时,没有固定的时刻;“徇铺路纵横”一句的意思是说:桓温随时巡视着京城大街小巷,巡察着各路军马和官吏们。这两句通过描写桓温北伐归来时的景象,烘托了他威震天下的形象。后两句写路人对他误认的情景:天边飞来的一只灯笼,照亮了桓温的队伍,人们误以为那是皇帝的御驾,因而争先恐后地观看。他们只看到了桓温身后那长长的队伍,却没有看到前面道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天假汉儿灯一炬”与“旁人只道是官行”,前后形成对比。前一句是说:天空中飞来了一盏明亮的灯笼,照亮了桓温的队伍;后一句是说:人们只看到了官员们骑马出行,却忽略了路上来往的人潮。这两句既表现了桓温的威势,也揭示了人们的心理和认识上的局限。整首诗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但表达效果却很鲜明生动。作者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桓温北伐胜利归来时的热闹场面;同时通过对人们误认情景的描述,揭示出人们的狭隘心理和认识上的局限。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既有形象的画面感,又有哲理的内涵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