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攫去橐中金,僮仆双双不可寻。
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
【注释】
(1)至扬州:指到达扬州。
(2)折节从今交国士:意即将以前卑躬屈膝的态度彻底改变,以平等的态度与有才之士交往。
(3)国士:古代对有才能的士人的一种尊称。此诗中的国士指的是张九龄。
(4)死生一片岁寒心:意谓像松柏一样,无论生死,始终不改其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失意后到洛阳、扬州一带游历,途经张九龄府上时所作。当时李白已名满京城,而张九龄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荆州长史。两人虽都是当时的名士,但彼此并不相识,因而张九龄也不认识李白。李白来到张家门前,仆人告诉他主人外出了。李白只好在张府门外等候,并写了这首诗。
“问谁攫去橐中金”是说,我问你是谁偷去了我的钱袋中的金子呢?这一句表达了李白的愤懑不平之气。他原本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却因为自己的直言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迫离开长安。现在他流落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又遇到这样一个不相识的人,自然会感到愤怒和不满。然而他的愤懑之情并没有表现在诗歌的字面上,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出来。
“僮仆双双不可寻”是说,我的仆人一个接一个地不见了,再也找不到踪影了。这里的“僮仆”指的是随从人员,“双双”表示成双结对,数量众多的样子。这句诗表达了李白对于自己的仆人被抢走的无奈和痛苦。他原本以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帮助和支持,但是没想到却遇到了这样的困境。
“折节从今交国士”,这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它表达了李白决心改变自己以往的态度,与有才华的人交往的决心。这里的“国士”指的是张九龄,他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的人。
“死生一片岁寒心”,这是对张九龄的赞美之词。这里所说的“岁寒”是指松柏等常绿植物在严冬时节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李白将这种精神品质用来形容张九龄,表达了对他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和张九龄之间的对话形式,展现了两位诗人在逆境中的不同态度和选择。李白虽然身处困境,但他并未放弃希望,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张九龄则选择了低调处世、潜心修炼的道路,以期得到朝廷的重新认可。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诗人的不同选择,传达出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坚持与妥协之间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