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崖一陷落千寻,奴仆偏生负主心。
饥火相煎疲欲绝,满山荒草晓沉沉。
注释:
至扬州:到扬州。扬州,今属江苏。
颠崖一陷落千寻:形容悬崖陡峭,跌落下去深不见底。
奴仆偏生负主心:奴隶们偏偏辜负了主人的心意。
饥火相煎疲欲绝:饥饿和寒冷相互煎熬,使人疲惫得几乎要死了。
满山荒草晓沉沉:早晨山上的草木都显得格外荒凉,天色沉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扬州风景与人情的诗歌。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扬州的山川景色,表达了对扬州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对当地统治者的不满。
首句“颠崖一陷落千寻”,描绘了扬州的地势崎岖,峭壁如刀削一般,深不见底。这一句既展现了扬州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当地人民的艰辛生活。
颔联“奴仆偏生负主心”,揭示了扬州百姓生活的困苦。这里的“奴仆”并非指奴隶,而是指普通百姓,他们被迫背负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统治者的强烈不满,认为他们应该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
颈联“饥火相煎疲欲绝”,进一步描绘了扬州百姓的生活困境。由于连年战乱,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在死亡线上。这里的“饥火”比喻战争带来的灾难,使百姓饱受饥饿和寒冷的痛苦。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扬州百姓的悲惨遭遇,让人深感痛心疾首。
尾联“满山荒草晓沉沉”,则描绘了整个扬州的景象。早晨,满山的草木都显得格外荒凉,天色沉沉,给人一种萧条凄凉的感觉。这句诗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荒凉,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以“至扬州”为题,通过对扬州山水的描绘和对当地百姓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对当地统治者的不满。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