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漏声催晓箭,寒尽春生洛阳殿。
汉主山河锦绣中,可惜春光不相见。
自胡之反持干戈,一生抱恨空咨嗟。
我已无家寻弟妹,此身那得更无家。
南极一星朝北斗,每依南斗望京华。
《胡笳曲·九拍》赏析
诗句解读
- 午夜漏声催晓箭:
- 午夜漏声:指的是在深夜,当钟声响起时,象征着时间流逝。
- 催晓箭: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清晨的到来,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寒尽春生洛阳殿:
- 寒尽:指冬天结束或寒冷消退。
- 春生:春天的来临,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洛阳殿:古代洛阳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繁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汉主山河锦绣中:
- 汉主:指南宋的皇帝,这里特指南宋的帝王。
- 山河:指国土,也暗喻国家。
- 锦绣中:形容国家的山河如同锦绣般美丽而富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的自豪和赞美。
- 可惜春光不相见:
- 春光:春天的景色,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 不相见:表达遗憾之情,因为未能与这些美好的景象相遇。
- 自胡之反持干戈:
- 胡之:指北方的民族,这里特指金朝。
- 持干戈:意为手持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因金国入侵而被迫卷入战争的无奈和悲伤。
- 一生抱恨空咨嗟:
- 抱恨:心中充满遗憾和不满。
- 空咨嗟:徒然叹息,无法改变现状。
-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的深刻感慨。
- 我已无家寻弟妹:
- 无家:失去家园。
- 寻弟妹:寻找亲人,此处指寻找失散的家人。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因战乱而失去了家人的痛苦和无助。
- 此身那得更无家:
- 此身:作者本人。
- 更无家:更加没有家园。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争造成的家庭破碎和社会动荡的绝望和无助。
关键词注释
- 午夜漏声:指夜晚的报时工具——漏壶发出的滴答声。
- 寒尽春生洛阳殿: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洛阳宫殿的美丽景象。
- 汉主山河:指南宋的帝王和江山。
- 可惜春光:表示对春天美景的遗憾错过。
- 胡之:指北方的民族,特指金朝。
- 持干戈:手持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 一生抱恨空咨嗟:一生都怀着遗憾和叹息。
- 已无家寻弟妹:已经没有了家园去寻找亲人。
- 此身:作者本人。
- 更无家:更加无法拥有一个安定的居所。
赏析
《胡笳曲·九拍》是宋代文天祥的作品。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夜晚、春天、战争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的“汉主山河”和“可惜春光”等句子,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