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紫微公,气节横清秋。
风流属犹子,胸壑罗奇幽。
诗篇粲华萼,名字宜金瓯。
州县聊尔耳,行矣天池游。
潘知县
堂堂紫微公,气节横清秋。风流属犹子,胸壑罗奇幽。
诗篇粲华萼,名字宜金瓯。州县聊尔耳,行矣天池游。
注释:
潘知县:指潘美。潘美(925年-991年),字廷美,北宋开国名将、重臣,汉族,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曾任中书令。
堂堂紫微公:堂堂,庄重威严的样子。紫微宫,是古代对皇帝的称呼,此处用“紫微”比喻潘美。
气节横清秋:形容潘美的品格高洁,如同秋天般清新。
风流属犹子:风流,有才情的人。犹子,指儿子。这里用“风流”比喻潘美的文采。
胸壑罗奇幽:胸壑,指胸怀。罗,聚集。奇异幽深。
诗篇粲华萼:诗篇,指诗歌。粲,明亮。华萼,花的萼部,比喻文章或诗歌。
名字宜金瓯:名字,指名声。金瓯,古代盛水的器皿,也用来代指国家。这里用“名字”比喻潘美的声望。
州县聊尔耳:州县,古代对地方行政区划的称呼。聊尔,只是如此。
行矣天池游:行矣,可以走了。天池,指天上的湖泊,比喻美好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对潘美这位北宋名将和重臣的赞美之词。诗人以“潘知县”为题,既表明了作者对潘美身份的认同,又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展现了潘美的卓越品质和崇高声望。
诗人以“堂堂紫微公”开篇,直接点明了潘美的高贵身份和崇高地位。紫微宫,是古代对皇帝的称呼,这里用“紫微”比喻潘美。这种巧妙的比喻,既展示了潘美的地位,又表达了诗人对潘美的敬仰之情。
诗人以“气节横清秋”来形容潘美的品格。这里的“气节”,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而“清秋”,则描绘了秋风清爽、宁静致远的画面。这种描绘,既体现了潘美的品质,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诗句的第三句中,诗人用“风流属犹子”来赞美潘美的才情。这里的“风流”,指的是才华横溢、才情出众;而“犹子”,则是指自己的儿子。通过这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潘美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潘美的父子关系。
第四句“胸壑罗奇幽”进一步描绘了潘美的胸襟和抱负。这里的“胸壑”,指的是胸怀;而“罗奇幽”,则描绘了胸中有无数奇思壮志的景象。这种描绘,既展示了潘美的胸怀和抱负,又赋予了他一种神秘而深邃的形象。
接下来的五句,诗人分别从“诗篇”、“名字”、“州县”等方面来赞美潘美。其中“诗篇粲华萼”一句,用“诗篇”来比喻潘美的诗歌作品,而“华萼”则象征着诗歌的美好和光彩。这里的描绘,既体现了潘美在诗歌方面的才华和成就,又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名字宜金瓯”和“州县聊尔耳,行矣天池游”则进一步强调了潘美的地位和声望。其中“金瓯”一词,既是对潘美声誉的象征,又是对美好地方的比喻。而“行矣”则表示可以离去了,表达了诗人对潘美离去的不舍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潘美外貌、气质、才情以及地位和声望的赞美,展现了潘美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同时,通过使用典故和诗词来表达情感和观点,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