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经樊口,高人忆漫郎。
杯湖谁复泛,退谷自深藏。
鄂渚风烟接,吴宫草树荒。
遗音闻八曲,大小两回傍。
【注释】
过樊口:经过樊口。樊口在今湖北省黄梅县东,长江中流。高人忆漫郎:诗人自比漫郎。漫郎即江淹,字子建。江淹曾官南康王侍郎,因见废帝刘义符而得罪,贬居丹阳郡。他常作《恨赋》以表达自己的悲愤。
杯湖谁复泛:指谁还能像晋代的阮籍那样,乘着小船到曲江去饮酒呢。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山涛、王戎、向秀等人经常在竹林之中饮酒赋诗。
退谷自深藏:指隐居在山林之中。
鄂渚风烟接,吴宫草树荒:《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王献之)与谢幼舆(谢安)共在高斋夜坐,谢读书,子敬就书,不相近,读,竟,不复问。”谢安在武昌时有别墅,名招林馆,故地称鄂渚。吴宫,指三国时的吴国宫殿,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钟山一带。《后汉书·张衡传》:“吴都赋曰:‘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孟夏气以清,而欲言其艳者,必郁然思夫江汉之流波也。’”
遗音闻八曲:指听到《广陵散》遗曲,这是《广陵散》的最后一曲。
大小两回傍:指听到《广陵散》大曲和小曲,《广陵散》原曲有“广陵”、“清调”、“平调”、“出清”四调。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作者在友人任南康参军时所作。首联写送别,“高人”自比,“漫郎”即是江淹,江淹曾任南康王侍郎,后因事谪居丹阳;“短棹经樊口”,即从樊口经过;“杯湖谁复泛”,“杯湖”,即曲江池,位于樊口附近,为汉代所开凿,后人称之为“曲江”;“退谷自深藏”,即隐居在山林之中;“鄂渚风烟接”,指武昌一带;“吴宫草树荒”,是指三国时的吴国宫殿,在今南京钟山一带。这两句写出了离别时的情景。颔联写送别的感想。“杯湖”和“退谷”都是作者隐居的地方;作者在南康王府时也曾住过一段时间,对这里自然十分熟悉。这两句是说作者离开樊口时的心情:在江上划船,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泛舟到曲江去了;回到隐居之地,更觉山野之乐胜过朝廷生活,决定从此隐退。颈联写景,“鄂渚”和“吴宫”分别是作者的故乡和昔日的游憩之地,“风烟”和“草树”,则分别写出了两地的风貌。尾联写别后的思念。“遗音”指曲调,“八曲”即前面所说的四种曲名,“大小两回傍”,既指听到了乐曲的两种不同曲调,又暗示两人分手时心情的复杂,既有依依不舍之意,又有难以割舍之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