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经江夏,悲凉忽莫秋。
雨登罗汉阁,醉上庾公楼。
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
川涂元不隔,归梦到东瓯。
【注释】:
- 跋涉(bó shuò):跋涉:步行,远行。
- 经江夏:经过江夏。这里泛指在江夏一带。
- 悲凉忽莫秋:悲凉忽莫秋,即悲凉的时节,突然降临的秋天。莫是暮的意思。
- 雨登罗汉阁:下雨的时候登上罗汉阁。
- 醉上庾公楼:喝醉了酒上了庾公楼。
- 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风很急,连帽子都要被吹落;江水寒冷,更要去泛舟。
- 川涂:川途,指道路。元:通“原”。原,同“源”,源头,本。
- 归梦到东瓯:回家的梦到了东瓯。东瓯,古国名,即今天的浙江温州一带,因东瓯王而得名。
【赏析】:
《至鄂渚泊报恩寺》是唐代诗人李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鄂渚停留期间的经历和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亲身体验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首联“跋涉经江夏,悲凉忽莫秋”描写了诗人在江夏地区行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悲凉氛围。江夏地区地处长江中游,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辽阔和壮丽,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危机和挑战。这种感受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颔联“雨登罗汉阁,醉上庾公楼”则是对诗歌内容的展开。罗汉阁和庾公楼都是当地著名的建筑,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传承。诗人在雨中登上罗汉阁,醉醺醺地登上庾公楼,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颈联“风急将吹帽,江寒更泛舟”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风急是指风势迅猛,几乎要将人的头发吹走;江寒则指的是江水寒冷刺骨,让人难以忍受。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的感受。
最后两句“川涂元不隔,归梦到东瓯”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用“川涂”来指代自己的行程之路,强调了路途之长、之艰难;而“归梦到东瓯”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歌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有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至鄂渚泊报恩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情感真挚的作品。通过对江夏地区的描绘、风雨雷电的观察以及对历史建筑的赞美等元素的组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同时,诗歌还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韵律感,使得整首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