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飞来百尺岚,要将法水洗嗔贪。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佛国飞来百尺岚,要将法水洗嗔贪。
- 诗意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佛国的壮丽景象,其中飞来的百尺岚象征着崇高和纯净。”将法水洗嗔贪”则表达了通过佛法洗涤内心的欲望和贪念。
- 注释:此处“岚”指山间的云雾,“嗔贪”指烦恼和贪婪。
- 赏析:诗人用宏伟的景象象征内心的净化,反映了佛教中对修行者的期许。
- 仙人错认蓬莱岛,骚客羞谈钴鉧潭。
- 诗意解析:诗人以仙人和骚客的身份自喻,表达了对现实认知的困惑与自嘲。”错认蓬莱岛”暗指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未能如愿,而”羞谈钴鉧潭”则表达了对庸俗事物的不屑。
- 注释:蓬莱岛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钴鉧潭为汉代乐府诗歌中的水名。
- 赏析:此句揭示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观尽岂须穷莫四,悟来初不异前三。
- 诗意解析:诗人主张在观察事物时不应追求深度,而应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一切。”悟来初不异前三”意在说明真正的领悟不在于表面的层次,而在于内心的超越。
- 注释:前三名通常用来指代高级别的境界或成就。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深刻理解,认为真理往往隐藏于平凡之中。
- 莫将七际观东际,法界三千际际含。
- 诗意解析: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不应过分执着于物质世界或表象层面的认知,而是要认识到宇宙的本质是无限的、包容万象的。”法界三千际际含”意味着整个宇宙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每个部分都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 注释:”七际”通常指人世间的七种现象,”东际”则可能是指另一个方向或境界。
- 赏析:诗人在此展示了一种宏大的视野,强调了超越常规认知的重要性。
赏析
《再和二首》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中的“百尺岚”、“仙人”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尘世纷争的超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诗人试图传达一种深刻的人生态度: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被外界所迷惑,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刘克庄和包恢这两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各具特色,但共同点在于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无论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通过哲理的思考,两位诗人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