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云头屹夏峰。
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
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
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

【注】庐、阜:地名,皆在今安徽省境内。

次韵林江州题高远亭

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云头屹夏峰。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

译文:

明亮的眼睛看遍了庐阜(今安徽霍山)的青翠,似乎站在云端俯瞰着夏峰。你的遗迹让我怀念着圣治,我的故乡也让我想回归宗亲。远远地看到瀑布的水势三千尺高,仿佛隔着重重的巫山。在亭子上的人们眼光更高远,他们的胸怀就像天然形成的丘陵和沟壑。

赏析:

首联“眼明庐阜翠横空,疑是云头屹夏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眼明”和“翠横空”两个词来表现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接着通过“疑是云头屹夏峰”,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惊叹和赞美。这里的“疑是”、“屹夏峰”等词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遗迹君应怀圣治,故家我亦念归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土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遗迹”、“圣治”等词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念归宗”也体现了诗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颈联“遥瞻瀑水三千尺,犹隔巫山十二重”,则是诗人对瀑布的高度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以突出其壮观的景象。同时,“犹隔”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距离的感伤和无奈。

尾联“亭上主人高更远,天然丘壑在心匈”,则是诗人对亭子的赞叹和赞美之词。这里的“亭上主人”和“丘壑”都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在心匈”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