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冠诸儒已奏闻,不妨居次避平津。
坐看万石门阑大,转觉朋山气象新。
黄卷更穷稽古力,青云莫负致君身。
试观忠献堂中像,亦是当时第二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全诗分为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策冠诸儒已奏闻,不妨居次避平津。
注释:这里的“策冠众儒”指的是众多有学问、有才学的儒士们。他们向朝廷推荐你,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采纳。而“不妨居次避平津”是指你可以选择在朝廷中担任次职,而不是直接担任高位。这是因为你在朝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直接担任高官,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嫉妒和不满。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白居易对官场的一种态度,他不愿意直接进入朝廷的高层,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安全的方式,即在朝廷中担任次职,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第二句:坐看万石门阑大,转觉朋山气象新。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坐在万石门下,看着门楼显得高大壮观,同时也感受到了朋山新的气象和变化。这里的“万石门”指的是唐朝的城门,而“朋山”则是指长安城周围的山脉。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城市发展的关注。他坐在万石门下,欣赏着城市的壮丽景色,同时也看到了朋山的变化和新意。这反映了白居易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

第三句:黄卷更穷稽古力,青云莫负致君身。
注释:这里的“黄卷”指的是古代的书籍或文献,而“稽古”则是研究古代文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深入地研究古代的文化,你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而“青云”则是指仕途中的高官位子,而“致君身”则是指为君主效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学习和研究的高度重视。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古代文化的深入研究,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从而更好地为君主服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四句:试观忠献堂中像,亦是当时第二人。
注释:这里的“忠献堂”是唐朝的一个祠堂,供奉着一些忠臣贤士的塑像。而“第二人”则是指白居易自己。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白居易对自己历史地位的认知。他认为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低,而且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这反映了白居易对于自己历史的自信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四个短句,分别描绘了白居易在不同方面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他既注重个人修养和学习研究,又关心社会和政治问题。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历史定位和价值观念,这些观点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