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届中和日渐长,箨龙忽到爱松堂。
便惊诗句含蔬味,更觉庖厨有细香。
未学坡公参玉板,且同韩子赋筼筜。
笋来茶往非为礼,端为诗情故得尝。
【注释】
- 中和日:指农历二月十五或十六日,即上巳节。
- 箨龙:笋出土后,其表皮上的尖刺被剥落,形如龙的鳞片,因此称笋为箨龙。
- 便惊(qìng):便,副词,就;惊,动词,使……惊讶。
- 参玉板: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时,曾以诗招待宾客,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著名诗篇。玉板是古代的一种礼制用具,这里比喻白居易的诗作。
- 韩子:指唐代文人韩愈,他曾写过《赠郑谏议书》,文中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之句。
- 筼筜(yún dāng):筼,音yùn,一种生长在南方的大树,其根可以制笔。
- 茶往:茶,指茶水;往,指过去。此指过去的日子。
- “端为”二句:意为这竹笋来到我的门前,倒不是我有意为之,而是因为这里有诗情才得到品尝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新竹长出,作者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颔、颈两联分别从味道与香气两个方面对新笋进行描绘。尾联则由新笋引出了作者对白居易和韩愈的赞美之情。
诗的大意是说,到了中和节,万物复苏,竹子也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忽然之间,竹笋破土而出,给作者带来了惊喜。他惊奇地发现,这竹笋的味道竟与蔬食相似,而且还有一种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然而作者并没有因为这种新奇的感觉而自鸣得意,反而觉得烹煮食物时那细微的香气更显得清新宜人。作者接着联想到唐代两位大诗人白居易和韩愈,他们都是爱竹之人,他们的诗篇中也有赞美竹子的佳句。由此想到自己虽然尚未学成白居易那样的高超技巧,但既然与韩愈相提并论,那么自己也应该像韩愈一样,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最后两句更是表明了自己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