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苦繁苛厌永平,科除惨狱慰群情。
不穷窦宪欺君罪,翻被宽柔坏典刑。

【释义】

百姓厌恶苛刻烦琐,希望永平帝能宽政减税。窦宪的罪行不深,反而被宽柔之策所害。

【注释】

章帝:即汉章帝。

民苦繁苛厌永平:民众厌恶政治上烦琐苛细,希望实行宽大的政策。

科除惨狱:刑法繁多而苛刻,导致囚犯受尽折磨。

慰群情:安慰民心。

不穷:不至穷困。

窦宪:西汉时期的外戚、大将军窦融之子,东汉时期大臣,封冠军侯。

欺君罪:违背君命的罪行,这里指窦宪勾结匈奴单于,企图自立为王。

反被宽柔坏典刑:意谓窦宪虽被赦免,但因他违法乱纪,最终受到惩罚。

【赏析】

《咏史四首》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通过咏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全诗四句,每句五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句“民苦繁苛厌永平”,直陈百姓之痛苦,对永平时政的不满。永平是东汉皇帝刘秀的年号,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但百姓却感到生活的艰难和压抑。这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次句“科除惨狱慰群情”,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减轻刑罚、放宽政策,以安抚人心。这里的“科除”指的是法律制度,而“惨狱”则是指残酷的监狱生活。诗人希望通过减轻刑罚来改善民生,使百姓得到解脱。

第三句“不穷窦宪欺君罪”,诗人指出了窦宪的罪行。窦宪是东汉时期的大臣,曾与匈奴单于勾结,企图自立为王。这一行为虽然未被明令禁止,但却触犯了朝廷的底线,被视为大逆不道。诗人在这里批评了窦宪的背叛行为,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应该加强对外族的防范。

末句“翻被宽柔坏典刑”,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尽管窦宪得到了赦免,但他的行为却给朝廷带来了负面影响,破坏了国家的法制。这句中的“翻”表示转折,强调了诗人对于法治的重视。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权力的警惕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改革和社会和谐的追求。诗中的语言简练有力,富有哲理,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眼光,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