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权臣外召君,已知天帝欲兴陈。
江淮若道无神物,谁报齐兵至寿春。

陈武帝

一旦权臣外召君,已知天帝欲兴陈。

江淮若道无神物,谁报齐兵至寿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陈武帝面对外部局势的无奈与坚定,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忧虑和担忧。

首句“一旦权臣外召君”,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陈武帝被外部势力所招引的情境。这里的“一旦”表明这种被召引的情况来得突然而迅速,而“权臣”则暗示了召引力量的强大和影响力。“外召君”则强调了陈武帝被迫离开故土、面对新局势的局面。这一描述既展示了陈武帝的无奈,也反映了其忠诚于故国的品格。

“已知天帝欲兴陈”进一步揭示了陈武帝对于局势的判断和认识。“天帝”一词在这里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指皇帝或统治者,还暗含了天命或历史潮流的引导。“欲兴陈”则表明了陈武帝认为这样的召唤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或者是为了推动国家或某个特定目标的发展。这反映出陈武帝的远见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第三句“江淮若道无神物”则是对整个局势的一种概括性描述。“江淮”泛指长江和淮河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若道”则表示一种假设或推测,暗示着某种可能的结果或趋势。“无神物”则意味着在这种假设下,没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改变现状。这一描述既体现了陈武帝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表达了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最后一句“谁报齐兵至寿春”则直接指向了战争及其影响。“齐兵”通常代指来自齐国的军队,这里特指北方的入侵者。“至寿春”则是指他们到达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这是古代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当时南北对峙的一个焦点。这句诗直接点明了陈武帝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以及他对此的担忧和焦虑。

这首诗通过对陈武帝个人遭遇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无奈、坚定和忧虑。通过简洁有力的诗句,诗人传达了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对其经历的情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