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吊右军千载魂,祠堂荆棘断碑存。
老僧相见话前事,问我兰亭几世孙。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赏析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手法分析其作用,最后点明其情感或表达的情感。注意“祠、荆棘”等词的运用。
本诗前两句写诗人来到右军祠,见到残存的断碑和满树的荆棘。“欲吊右军千载魂”,诗人怀着敬仰之情来到右军祠,想为右军将军凭吊一番,却见祠堂荒芜破败,只留下几根残柱断碑而已;而“祠堂荆棘”也写出了当时右军祠被破坏得非常严重。诗人对右军祠的衰败感到惋惜,并由此联想到历史上的右军将军谢安。
“老僧相见话前事,问我兰亭几世孙。”诗人见到一个僧人,便上前和他交谈起来,询问他是否知道右军将军是几代人之后了。诗人通过与老僧的交谈,得知了右军将军是六百年前谢安的后代,于是更加感叹历史的变迁之速。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谢安的怀念。
【答案】
译文:
我来到右军祠堂想凭吊这位千载遗魂,只见一片荒凉破败,只见残碑断柱。
我问那老和尚谢安是哪一代后人,老和尚告诉我他是六百年前的后人。
赏析:
第一句写诗人来到右军祠,见到祠堂荒芜破败,但还留有断碑,可见右军祠曾是何等的繁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右军祠被破坏得如此严重,不禁为之惋惜,并由此引发出对历史更迭的感叹。
第三句直接点出了谢安这个历史人物,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
第四句写诗人与老僧交谈,询问他是否知道右军将军是几代人之后的,老僧告诉诗人右军将军是六百年前谢安的后代,这一回答使诗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变迁之速。同时,诗人也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谢安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