鹢鹢能鸣异众禽,池边墨客最知音。
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
【注释】
鹅池:即“墨池”,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房,后人称其为“墨池”。
鹢(yì):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出叫声的水鸟。
异众禽:与众不同的其他鸟类。
山阴妪(yù):相传晋代王羲之的妻子,字子猷,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母亲,因常在山阴买酒食供羲之作文,故称。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叹的形式赞美了王羲之与夫人山阴夫人之间的感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房名“墨池”,据说王羲之曾用此笔蘸墨,挥笔写文章。王羲之爱鹅,尤其喜爱鹅的叫声,而鹅的叫声与鹤的叫声相似,所以人们常用“鹅”来比喻“鹤”。这首诗就是以“鹅”喻“鹤”来比喻王羲之与夫人山阴夫人之间的恩爱的。
“鹅池”诗的前两句,诗人从书法的角度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王羲之是“草圣”,也就是“草书之王”,他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兰亭序》和《黄庭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性,其中《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鹅池”诗的第三句,诗人由王羲之的书法转向对王羲之夫人山阴夫人的赞颂。王献之的母亲山阴君是王羲之的夫人,她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性。据史书记载,王献之的母亲山阴君十分喜爱读书,家中藏书丰富,常常在院子里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因此,后人称其为“山阴老妇”。王献之与母亲感情深厚,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王羲之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也非常喜欢他的父亲,他们父子之间感情非常好。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山阴老妇”的评论。诗人说,世间的人大多数都是山阴老妇那样的人,她们虽然喜欢读书、写字,但往往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用心,那么就会误猜他人的真实意图。
这首诗通过对“鹅池”、“王羲之”与“山阴夫人”三者关系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赞扬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与夫人山阴夫人之间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