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先人手自栽,森然千尺尽成材。
翠丝结作思人树,它日儿孙岂忍摧。
【注释】
次韵:用别人诗词的韵调来写自己的诗。
昌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西园:唐玄宗李隆基的御花园。
黄杨:一种树。
藓:苔藓,一种植物。
翠丝结作思人树:把苔藓结成的绿色丝带,像思念人的树一样。
它日儿孙岂忍摧:将来子孙们怎舍得把它毁掉呢?摧:毁坏,摧毁。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以“黄杨”自比,以“苔藓”自喻,以“思人”自况,以“他日儿孙”自警。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首句“记得先人手自栽”,即回忆起当年自己亲手栽种黄杨树的情景。这句中的“手自栽”,不仅指亲自动手栽种,也暗含着自己亲手栽培、精心呵护的意思。同时,“手自栽”也表明了作者对这棵黄杨树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第二句“森然千尺尽成材”,描绘了黄杨树茁壮成长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森然千尺”,形容黄杨树生长得非常茂密,高耸入云;而“尽成材”则是指黄杨树经过多年的成长,已经长成了有用的材料。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亲手栽种的黄杨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第三句“翠丝结作思人树”,是说将那绿色的苔藓,像思念人的树一样结起来。这里的“翠丝结作思人树”,既形象地描述了苔藓的生长状态,又巧妙地比喻了自己的情感。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出了对自己与亲人、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和怀念。
末二句“它日儿孙岂忍摧”,则是对未来子孙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表达。这里所说的“儿孙”,指的是杜甫的子孙后代。杜甫在诗中表示,如果将来子孙们想要毁掉这棵黄杨树,他们一定会感到不忍心。这句中的“摧”字,既包含了毁掉的意思,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惋惜和无奈的情感。通过这一表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家族传承和文化遗产的珍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