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名岗蜀虎臣,气吞吴魏失防身。
磨刀晒甲遗踪在,英魄犹能敌万人。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得胜岗,谒武安王关云长的庙宇。诗中描述了庙中的一泓泉水和磨刀溪、晒甲崖等景观。其中“气吞吴魏”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关羽英勇的敬仰之情。
译文:
登得胜岗谒武安王关云长庙 —— 登上得胜岗去拜见武安王关羽的庙宇。
有泉一泓俗传谓兵至此无水 —— 传说在这个地方没有水,但庙里的一泓泉水却奇迹般地涌出。
拔刀刺地泉随而涌 —— 用刀砍地,地面就涌出泉水。
庙西有磨刀溪 —— 庙西边有个叫磨刀溪的地方。
北有晒甲崖 —— 北边有个叫晒甲崖的地方。
得胜名岗蜀虎臣 —— 得胜岗因为关羽而得名,是蜀国的英勇之臣。
气吞吴魏失防身 —— 关羽的气势如同可以吞没吴国和魏国的军队一般,令人感到无法防备。
磨刀晒甲遗踪在 —— 磨刀和晒甲的痕迹还在。
英魄犹能敌万人 —— 关羽的英勇魂魄依然能够抵挡成千上万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得胜岗上关羽庙宇的景象,表达了对关羽英勇精神的敬仰之情。诗中“气吞吴魏失防身”这句更是直接点明了关羽的威猛无敌,令人敬畏。同时,“磨刀晒甲遗踪在”、“英魄犹能敌万人”等句也展现了关羽英勇无畏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他的忠诚和勇气。整首诗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英雄事迹的传承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