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符竹换三州,乞得祠宫欲少休。
名姓误蒙君相记,泉南千里又分忧。
注释:
戊子年八月二日我得到了泉州
五年来我用符竹换来了三州之地,乞得祠宫想要稍微休息。
我的大名姓被你记着,泉南千里又分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到泉州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担忧。
首先看第一句“戊子年八月二日我得到了泉州”,这里“戊子年”指的是具体的一个年份,也就是公元598年,而这一年正好是隋文帝杨坚去世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开皇九年(589),所以“戊子年”就是指这个历史背景。而“八月二日”则是指具体的时间,即公元598年8月2日这一天。而“我得到了泉州”中的“泉州”则是当时的一个地名,现在的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
第二句“五年符竹换三州,乞得祠宫欲少休”,这里的“五年符竹换三州”可以理解为作者用五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手段,最终换取到了三座州城,也就是说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而“乞得祠宫欲少休”则是说,他在得到这些奖励之后,希望能够暂时地离开繁忙的工作,去享受一下生活,这就是“少休”。
第三句“名姓误蒙君相记,泉南千里又分忧”,这里的“名姓误蒙君相记”可以理解为他的功绩被皇帝和宰相们记住了,这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和赞赏。而“泉南千里又分忧”则是说他的这份功劳不仅仅局限于本地,还扩展到了整个南方地区。这里的“泉南”就是泉州的别称,而“千里”则是夸张的说法,表示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这四句话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作者通过五年的努力,成功换取了三座州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赏赐;而他也希望借此机会稍作休息,去过一种更加宁静的生活。而他的功绩不仅仅局限于本地,还扩展到了整个南方地区,成为了整个地区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