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老木几经春,阅遍泉南旧守臣。
尽向中和堂上坐,中和为治有何人。
【注释】
中和堂:旧时指官署中的书斋,也指宰相办公的地方。
堂前老木几经春:门前的老树已经长了许多年了(几经春)。
尽向中和堂上坐:人人都在中和堂上坐着。
中和为治有何人:中和堂里治理政事有谁?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福建参政期间,当时他正在福州,与李纲同朝共事。
首句“堂前老木几经春”,点明中和堂,是作者任福建参政时的官邸,也是作者的读书处。这一句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居的怀念之情。
次句“阅遍泉南旧守臣”,写诗人对泉州的眷恋。泉州,今属福建,地处闽粤赣交界处,历来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这里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泉州自古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城市,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诗人曾在这里担任过泉州太守。现在诗人回到故乡,不禁想起过去的岁月。
第三句“尽向中和堂上坐”,意思是说现在的人都到中和堂上来坐着。诗人用“尽向”一词,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赞同。而“中和堂”正是作者任福建参政期间所居之地,也是作者讲学论政的地方。
尾联“中和为治有何人”,意思是问中和堂里的治理政事又有谁来?这是全诗的结穴之语,意在反诘:“中和堂”里的治理政事到底由谁来做呢?诗人在这首七言律诗中,运用反诘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朴实平易,但感情却深沉凝重,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