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少不知学古难,学古直欲学到韩。
柰何韩实不易学,怛觉昼夜心力殚。
茫然故步亦已失,有类寿陵学邯郸。
虽然予心未肯已,尚欲勉强求其端。
跬步不休效驽马,千里未至空长叹。
羡君兄弟俱早慧,家学岂止传柔温。
圣经贤传饫已久,百家诸子皆蠹残。
学文要须学韩子,此外众说徒曼曼。
韩子皇皇慕仁义,力排佛老回狂澜。
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
我生于今望之远,时时开卷相欣欢。
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只自看。
子今欲假敢违命,愿子宝之同琅玕。
【注释】
①答毛唐卿虞卿借昌黎集:毛、虞两位是作者的朋友,他们借阅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来学习古文。
②少不知学古难:年轻时不知道学习古代文献的困难。
③学古直欲学到韩:学习古文的目的是要学习到韩愈。
④柰何韩实不易学:为什么韩愈的学问确实难以学习?
⑤怛(tǎ)觉昼夜心力殚:忽然感到日夜用尽了心思和精力。
⑥茫然故步亦已失:茫然不知所措,原来的方法已经失去了作用。
⑦有类寿陵学邯郸:有类似“邯郸学步”的情况。
⑧虽然予心未肯已:虽然我的心还没有停止。
⑨尚欲勉强求其端:还想要勉强寻找它的要点。
⑩跬(kuǐ)步不休效驽马:走一两步不停,就像劣马一样努力向前。
⑪千里未至空长叹:还没有达到千里之遥的地方就徒然叹息。
⑫羡君兄弟俱早慧:羡慕你和你的弟弟们都很聪明。
⑬家学岂止传柔温:家学难道只传承温和柔和吗?
⑭圣经贤传饫已久:经典和贤人的教导已经很长时间了。
⑮百家诸子皆蠹(dù)残:百家学派和各家学说都像蛀虫一样被毁坏了。
⑯学文要须学韩子:学习文学必须学习韩愈的文言文。
⑰此外众说徒曼曼:除韩氏之外,其他的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⑱韩子皇皇慕仁义:韩愈深深仰慕仁义。
⑲力排佛老回狂澜:极力排除佛教和道教,使狂澜回转。
⑳三百年来道益贵,太山北斗世仰观: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儒学更加珍贵,像泰山北斗一样受人尊敬。
㉑我生于今望之远,时时开卷相欣欢:我现在生活在现代,看着它,心里很高兴。
㉒岂惟庐陵惜旧本,我亦惜此只自看:不仅庐陵珍惜旧书,我也很珍惜这些只是自己独自欣赏的书。
㉓子今欲假敢违命,愿子宝之同琅玕:现在你打算借给我,我就不敢违背你的心愿,希望你能像珍爱琅玕一样珍爱我的藏书。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当时诗人四十八岁。诗中叙述了他向朋友毛唐卿和虞卿借阅韩愈《昌黎先生文集中》的经历。他感慨自己的才识不及古人,但又想通过学习《昌黎先生文集》来弥补这一不足;又因韩愈的文章刚健有力,所以想通过学习来达到“勉其所不能”。最后以“我生后圣时,每开卷而欣欢”来表达他的这种愿望和心情。全诗语言简练,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古文学习的重视和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