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枯秧老农欲雨,麦黄桑绿蚕欲晴。
一朝大霈满四泽,云收雾扫天还清。
曰旸曰雨岂人力,圣德仰荷吾君明。
庙堂况无痴宰相,不怕泥泞妨牛行。
布谷催耕最知务,鸣鸠呼妇殊有情。
平原出水云吐日,阴阳得所无战争。
明日阳光照临足,今日阳乌已先浴。

诗句解析

1 水枯秧老农欲雨:这句诗描述的是农民因为干旱而希望下雨的情况。这里的“秧老”意味着水稻已经成熟,而“水枯”则指的是水源不足。

  1. 麦黄桑绿蚕欲晴: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麦苗金黄,桑叶绿油油,蚕宝宝即将破茧而出。
  2. 一朝大霈满四泽:这里提到的“大霈”(大雨)意味着雨水充沛,滋润了整个大地。
  3. 云收雾扫天还清:形容天气突然转晴,云雾消散,天空变得清晰可见。
  4. 曰旸曰雨岂人力:表达了一种对天命和自然规律的敬畏感,认为日出日落和下雨都是自然界的必然现象,而非人所能掌控。
  5. 圣德仰荷吾君明:赞美君主的圣明治理,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6. 庙堂况无痴宰相:在这里,“庙堂”代指朝堂,而“痴宰相”则指的是那些愚笨无能的大臣。诗人认为,在圣明君主的治理下,这样的臣子是多余的。
  7. 布谷催耕最知务: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人们该耕作了,这里体现了农耕文化中对时间的重视。
  8. 鸣鸠呼妇殊有情:公鸡的啼声呼唤着妻子起床,这里的“鸣鸠”指的是公鸡,“呼妇”则是指唤醒妻儿。
  9. 平原出水云吐日:描写了平原上积水蒸发后露出水面,阳光穿透云层照射的景象。
  10. 阴阳得所无战争:这里的“阴阳得所”指的是天地间阴阳和谐,没有战乱发生。
  11. 明日阳光照临足:预示明天将会有阳光普照大地,带来温暖和光明。
  12. 今日阳乌已先浴:今天的太阳(即太阳)已经开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比旱季和雨季的不同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赏和对自然循环的尊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的期盼,以及对贤明君主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