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称博洽,向后无此刘。
太一然青藜,迟君天禄游。
给札试玉堂,故事久不修。
遴选先实才,闻之辄掉头。
我乃行秘书,肯随铅椠流。
三日扫虚室,伫想心悠悠。
张罗君不顾,窃食吾怀羞。
西风吹兼葭,倚玉嗟无由。
【注释】
- 刘韶美辞试馆职:刘韶以优美的文辞参加了考试并被录用为馆职。
- 学问称博洽:学识广博,才华横溢。
- 向后无此刘:以前没有过这样的人。
- 太一然青藜:天文学中的“太一”是太阳的别名,“青藜”是星名,这里指星斗高悬,照亮了整个宇宙。
- 迟君天禄游:您能获得天禄之官。天禄即天官,古代指朝廷。
- 给札试玉堂:给予文书,让您到玉堂(皇帝的办公厅)应试。
- 遴选先实才:选拔有才能的人。
- 闻之辄掉头:听到这个消息就马上转身离开了。
- 我乃行秘书:我是行走在秘书室的。
- 肯随铅椠流:你愿意跟随那些抄写文书的人一起工作吗?铅椠指的是书写用的铅和竹简。
- 三日扫虚室:三天时间打扫干净一个空房间。
- 伫想心悠悠:长时间地站在那里思念着你。
- 张罗君不顾:张罗,筹划;君,君主。不关心君主的事情。
- 窃食吾怀羞:偷偷地吃着我的饭菜却感到羞愧。
- 西风吹兼葭:秋风萧瑟吹动着芦苇。
- 倚玉嗟无由:我倚靠着玉石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韶在参加科举考试后所作。他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得到了考官的认可,被录用为馆职,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他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这个职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一句“刘韶美辞试馆职”,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刘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考生,他以优美的文辞参加了考试并被录用为馆职。这说明他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句“学问称博洽”,进一步描述了他的学术水平。学识广博,才华横溢,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品质。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四句“向后无此刘”,“太一然青藜”,则表明了他的志向远大,胸怀壮志。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太一一样,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同时像青藜一样,照亮自己的前程。这里的“太一”和“青藜”都是天文学中的术语,寓意着高远和明亮。
第五至七句“迟君天禄游”,“给札试玉堂”,则描绘了他考试的情景。他被选为天禄之官,即朝廷的重要职位,有机会为国家效力。然而,他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机会,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这体现了他的谦逊和进取精神。
第八至十句“遴选先实才”,“闻之辄掉头”,则是对他性格的描述。他认为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得到重用,而他自己虽然也具备一些实力,但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听到这样的消息,他马上就转身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谨慎和务实。
第十一至十四句“我乃行秘书”,“三日后扫虚室”,则是对他生活态度的描绘。他愿意跟随那些抄写文书的人一起工作,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他也明白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他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这体现了他的忍耐和坚韧。
最后两句“伫想心悠悠”,“张罗君不顾”,则是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他站在空旷的房间中央久久地思考着,无法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还要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刘韶作为一个考生在官场生活中的挣扎和无奈。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