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
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译文】
篮舆来到灵岩寺,谢公岭上谢安的宅院。
净名来访维摩诘,维摩诘的居室只有一尺见方。
在僧画屏中寻找僧人,发现墙上往往多有八十个僧人。
平生看不足,灵岩寺最奇绝。
老禅师自蜀中来,心印传授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灵岩赠长老敏行之作。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来到灵岩寺的经过。首联“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意思是说,诗人用篮子装着行李,来到谢公岭上。谢公即东晋谢安(公元320年-385年)。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安曾于东山(今浙江省萧山区)建造别墅,名为“东山”,以避世纷扰。这里指的是诗人来到灵岩寺。谢安曾在谢公岭上建房居住。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带着篮子来到了谢公岭,拄着拐杖,穿行在寺庙的廊道中。“谢公”二字既点出了灵岩寺的地名,又暗指了谢安这个历史人物。这里的“谢公”并不是指谢安本人,而是泛指那些曾经在灵岩寺生活过的人们。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灵岩寺历史的尊重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二联“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意思是说,净名来访维摩诘,他的居室只有一尺见方。维摩诘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号,也是一位高僧。这里的“净名”是指净名大师,即唐代高僧慧能的法名。而“维摩诘”则是古代印度佛教故事中的人物,据说他住在一座叫做“毗耶离”(今古印度国马哈拉施特拉邦波帕尔市)的精舍中,那里有一个大菩萨像,供人礼拜供养,因此称为“维摩”。这里所说的“一庵”,就是指维摩诘的住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净名大师来访维摩诘,他们的居室只有一尺见方。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僧侣清贫生活的同情和对佛教修行境界的追求。
第三联“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意思是说,我在僧画屏中寻找僧人,墙上往往有八十个僧人的画像。这里的“僧画屏”指的是寺庙内的一种装饰,上面绘有佛像和僧人的画像,用以美化寺庙环境。而“八十”则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福寿延绵。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在画屏中寻找僧人,发现墙上有许多八十岁的僧人画像。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僧人长寿的祝愿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第四联“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意思是说,我平生看不尽,灵岩石壁上的山水画是最神奇的。灵岩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的飞来峰下,是江南著名的名山之一。这里的灵岩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平生看不尽,灵岩石壁上的山水画是最神奇的。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灵岩石壁上山水画的赞美之情。
第五联“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意思是说,老禅师从四川来,他的心思与佛法相印合。这里的“蜀”指的是四川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老禅师从四川来,他的心思与佛法相印合。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老禅师的敬仰之情。
第六联“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意思是说,我的脚力可以走遍天下,但称第一还是不够。“穷”字在这里表示穷尽、走遍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已经走遍了天下,但在称第一这件事上还是不够。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谦虚和对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
第七联“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意思是说,这座山从前未曾开发,现在隐藏起来最为隐秘。“兹山”指的是这座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这座山从前未曾开发,现在隐藏起来最为隐秘。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神秘之美的赞叹和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吁。
第八联“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意思是说,假如没有遇到盛世时期,造物主肯让你出来吗?这里的“造物主”指的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也就是上帝。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假如没有遇到盛世时期,造物主会不会让你出来呢?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盛世时期的美好憧憬和对时代变迁的关注。
第九联“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意思是说,孙公曾赋诗赞美天台山,如今天台山还有许多胜迹被遗忘。“孙公”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他曾写过一首《天台晓望》的诗篇赞美天台山的美丽风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孙公曾赞美天台山,然而如今天台山还有许多胜迹被遗忘。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
第十联“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意思是说,我想要继承前贤的志向,愿借用山中之笔书写自己的文章。这里的“金声”指的是前人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想要继承前贤的志向,愿借用山中之笔书写自己的文章。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前人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这首诗是诗人在灵岩寺游览后所作。通过对灵岩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