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万松岭,鼓楫芦花洲。
忽见江上山,人言是黄州。
怀人望雪堂,读记思竹楼。
二豪不复见,大江自东流。

望黄州

王十朋,宋代诗人,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浙江省乐清市一介书生。绍兴二十七年,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乾道七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追谥“忠文”。《梅溪集》等传世。

【解析】

  1. 诗句原文及其翻译
  • 肩舆万松岭,鼓楫芦花洲。
  • 译文:乘坐轿子经过万松岭,划船在芦花洲。
  • 忽见江上山,人言是黄州。
  • 译文:忽然看见江上的山峰,人们都说那是黄州。
  • 怀人望雪堂,读记思竹楼。
  • 译文:思念亲朋好友,怀念那读记和思考竹楼的时光。
  • 二豪不复见,大江自东流。
  • 译文:两位英杰不再相遇,大江依旧向东流淌。
  1. 关键词注释
  • 黄州:古地名,今属湖北省黄冈市。
  • 万松岭:位于黄州市内,有万株松树而得名。
  • 芦花洲:亦称“芦花荡”,是长江中游著名的自然风景区。
  • 雪堂:可能是王十朋曾工作或生活的地方,具体位置不详。
  • 竹楼:一种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多见于南方水乡。
  1. 诗句赏析
  • 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 情感寄托:通过对黄州的描写,王十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逝去友人的缅怀之情。
  • 哲理思考:诗中的“大江自东流”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暗含着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哲理意味,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历史的深思。
  1. 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十朋任秘书郎期间,当时他可能因为政治原因离开故乡黄州,这首诗便是他离开后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表达。
  • 历史意义:王十朋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下文人的生活状态。此诗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复杂心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王十朋的《望黄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心理状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还可以从中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