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闲。
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
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
静照堂
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闲。
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
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
【注释】
静照堂:指禅宗的“静照”法门,即以心观照自性本源,使内心保持清净宁静,达到无我之境界。
槜李:山名,位于今江西南昌市南郊。
十五年:指作者离开槜李后至创作此诗的15年时间。
梦想闲:意谓多年未得闲适。
新堂:指新建的佛寺,有增添胜景之意。
衰颜:衰老的面庞,此处指诗人自己的容颜老去。
香檀:檀木,为佛教所用。印篆:佛教中的印记或佛像。
题墨:书写文字,此处指题写诗文。笼纱:用纱罩住笔,防止墨迹沾污,也比喻作诗时的谨慎。
能了:领悟了,指悟道或悟理。
随处静:随时随地保持内心的平静。
何须辛苦远人寰:不必辛苦到远方去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因为只要内心清净,就能与佛同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禅宗修行者心境变化的诗。首句“曾过槜李古禅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修行时光的回忆和怀念。第二句“十五年来梦想闲”,则揭示了诗人在长时间修行后的心境变化,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而是向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接下来四句,描述了新堂的兴建和对过往修行生活的回顾,以及内心的转变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反映了禅宗修行者从追求外在世界的喧嚣到追求内在精神世界宁静的过程。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如“香檀”、“印篆”、“题墨”等,都富有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个人心境的变化。最后两句“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则点明了禅宗修行的核心——心静自然凉。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人心境变化的描写,传达了禅宗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