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财作争府,教子乃义方。
斗起千寻阁,中藏万丈光。
诸郎一受业,丹桂几回芳。
他日石渠论,斯文想未亡。
【注释】
- 遗经阁:藏书楼。遗,遗留,遗留下来。2. 殖财作争府:积累财富以争夺权势。3. 教子乃义方:教子要合乎正义。4. 斗起千寻阁,中藏万丈光:斗起千寻之高的楼阁,其中藏着万丈的光辉。5. 诸郎一受业:诸郎指儿子们,受业,接受学业。6. 石渠论:汉代学者讨论学问的地方,这里借指讲学场所。石渠阁。7. 斯文:儒家的学说。8. 想:希望。9. 未亡:没有消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为儿子们讲授儒家经典之作而作。诗的前四句是讲如何教育子孙的问题,后六句则是诗人对子孙们的祝愿和期望。
首联“蓄财作争府,教子乃义方”,是说积蓄财物去争夺地位,这是不合乎道德的;而教子应当合乎正义。诗人认为,钱财再多也只不过是身外之物,不能成为子孙们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只有仁义才是根本,所以诗人强调要教好子孙,使他们成为有道义的人。
颔联“斗起千寻阁,中藏万丈光”,是形容楼阁之高,并以此比喻自己的学问。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志向。他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像楼阁一样高耸入云,光照天下,使后世的人们都能从中受益。
颈联“诸郎一受业,丹桂几回芳”,是对子女的教育寄予厚望。诗人希望他们能继承自己的学问,并且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最后两句“他日石渠论,斯文想未亡”,是说未来某一天,子孙们会在石渠阁上进行学术讨论,而儒家的学说将不会消失。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在后代得到发扬和传承。
这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子孙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