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屋深蟠七祖山,鲁公奇字刻孱颜。
能来把钓溪台上,安用赋诗戎马间。
薄宦不知何处好,浮生才得此时闲。
夕阳渡口人争渡,又趁城头暮鼓还。

【注释】

向文刚:即向子湮,字文刚,北宋诗人。晁叔易:晁补之的字。青原山: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北。七祖:指七代祖先。鲁公:指唐代宰相房琯。孱颜:指鲁公的书法,因瘦硬而少力,故称“孱颜”。把钓:指垂钓。戎马:指战争。薄宦:仕途浅薄。浮生:虚度光阴。暮鼓:傍晚的鼓声。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知吉州时所作。诗人以清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山水胜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闲适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写青原寺古迹。青原寺,位于佛屋深处的七祖山上。这里山势雄伟,风景如画,是佛教信徒们的朝圣地。鲁公,即唐代名臣、书法家房琯。他的书法独特,瘦硬有力,被人们称为“鲁公字”。他年轻时曾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诗人来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颔联写自己来到青原寺后的心情。诗人来到寺庙,发现这里景色宜人,十分惬意。他想到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觉得前途渺茫,不如在这里垂钓,享受片刻的宁静。因此,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在这里度过余生。

颈联写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反而陷入了困境之中。他感叹自己的浮生短暂,只有在此时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生的悠闲与快乐。这种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望。

尾联写诗人在夕阳下的渡口看到的景象。当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船只络绎不绝。人们纷纷争先恐后地渡河回家,而他也趁机赶去城头观看那悠扬的暮鼓声。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清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山水胜景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他的诗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