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忽动鲈鱼兴,脍缕无声雪落砧。
细管向来曾并试,清流可赋共谁临。
好诗自昔员如弹,古锦何劳呕出心。
一览雕章知格律,吹笙学得凤凰吟。

注释:

两翁忽动鲈鱼兴,脍缕无声雪落砧。

细管向来曾并试,清流可赋共谁临。

好诗自昔员如弹,古锦何劳呕出心。

一览雕章知格律,吹笙学得凤凰吟。

赏析:

《和胡观光黄元授二首》,作者为宋代诗人苏东坡。此诗作于熙宁九年(1076)。是年三月,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罢官,寓居汝州。四月,他与陈慥、秦观等游历了汝州的名胜古迹,又游览了嵩山的少室、中岳、太室三座名山,并写了《游嵩山》诗。五月,他们又游了洛阳附近的九仙岩,于是在汝州写了这首诗。

“两翁忽动鲈鱼兴”,鲈鱼脍是苏轼喜爱的美食,他在《和答秦太虚书》中提到:“吾侪虽老且穷,而风景常佳,水石奇绝,时时出郊放艇,夜归饮酒相命,有酒辄举,饮辄尽醉,未尝不足”。这里以鲈鱼脍为引,写出了自己对美景的热爱。

“脍缕无声雪落砧”,“脍缕”指切肉剁馅的声音;“雪落砧”,指雪落在砧石上发出的声音。苏轼在《次韵子由送将归国三首》中写到:“雪压冬云白絮飞,南溪采仗晚风归。”这里的冬云就是下雪的景象,可见雪景是当时人们喜欢的一种景观。

“细管向来曾并试”,苏轼《洞仙歌》中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上。……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里的“细管”指箫,箫是古代乐器之一,其音调悠扬婉转。

“清流可赋共谁临”,意思是说清流可以创作诗歌,但又能给谁看呢?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之句,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

“好诗自昔员如弹”,苏轼曾在《和田国博喜雨》中写道:“君不见东湖春水满,雷声隐隐雨蒙蒙。玉盘无底方成器,金弹有锋未发中。”这里的“员如弹”是指像弹丸那样圆润的形状。

“古锦何劳呕出心”,苏轼《浣溪沙》中写道:“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这里用“绣面”、“香腮”来形容女子的美态。

“一览雕章知格律”,意思是说只要一看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就知道它的格律了。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的“雕章”指的是辞藻华丽、修饰工整的词语,“格律”则是指诗歌的结构形式。

“吹笙学得凤凰吟”,意思是说学吹笙的人学会了凤凰的鸣叫声。苏轼在《江城子》中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的“凤凰吟”指的是凤凰的鸣叫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