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起炉烟绕碧虚,卧龙随雨跃天衢。
道边草木已焦卷,岩下风雷若指呼。
河陇岂无冤系狱,海污防有浴川夫。
君王屡诏宽徭役,亦念凋氓苦未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以及理解诗句意思和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来判断正误,并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思想情感,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拜起炉烟绕碧虚”,拜起是点燃,拜起炉烟指在炉火上添柴;碧虚指炉中青烟缭绕。这句写诗人在炉火旁静坐,悠然自得。

“卧龙随雨跃天衢”,这里化用诸葛亮的典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南征孟获,因孟获得胜,于是收兵回军,在泸水边,诸葛亮命令士兵将战船连为一条长筏,载其弟子诸葛瞻、黄忠等二十余人,身抱幼子诸葛均。乘大船顺流而下,岸上士兵擂鼓呐喊以助威势。孟获见状,感慨万分,感叹自己没有遇到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于是投降了蜀国,后官至镇南大将军。这句说诸葛亮像卧龙一样,随着春雨跳跃到天上的大道上。

“道边草木已焦卷”,道边指路旁,草木指树木花草,草木焦卷指草木被烧得焦干枯萎。这句写路边的草木已经枯槁。

“岩下风雷若指呼”,岩下指山脚下,风雷指刮风打雷。这两句说山脚下的狂风暴雨好像在指挥着什么。

“河陇岂无冤系狱,海污防有浴川夫”,河陇指甘肃一带地区,河陇难道没有被冤枉关押在监狱里的百姓?海污指海中污染了水质的鱼虾。这两句说河陇难道没有被冤枉关押在监狱里的百姓?海中的鱼虾也受到了污染。

“君王屡诏宽徭役,亦念凋氓苦未苏”,君王即皇帝,屡次下令减轻徭役负担,也想到老百姓困苦不堪。这句话的意思是:君王多次下令减轻徭役负担,也想到老百姓困苦不堪。

【答案】



拜起炉烟绕碧虚,卧龙随雨跃天衢。

道边草木已焦卷,岩下风雷若指呼。

河陇岂无冤系狱,海污防有浴川夫。

君王屡诏宽徭役,亦念凋氓苦未苏。

译文:

炉中燃起的烟雾萦绕如碧玉般晶莹剔透,卧龙像跟着雨水跳动到了高高的云霄。

路边的草木都干死了,山脚下的狂风暴雨好像在指挥着什么。

河陇难道没有被冤枉关押在监狱里的百姓?海中的鱼虾也受到了污染。

君王多次下令减轻徭役负担,也想到老百姓困苦不堪。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风雨之苦的诗。首句“拜起炉烟绕碧虚”写作者在炉火前静坐,悠然自得。颔联“卧龙随雨跃天衢”,“随雨”暗指“雨师”。诸葛亮在出师之前曾对刘备说:“亮久不还,恐魏取汉中,将军令守阳平南郑诸处关隘,甚宜暂移营守。”又言:“马谡言‘北虏欲与中国和亲’,引荐李严于先帝……臣恐西贼因此生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可见诸葛亮对雨情是有研究的。他懂得天气变化与政治形势的关系:下雨时,人们常感到天要塌下来,其实那是天空中的乌云在作祟。他通过这种联想来说明“雨师”的作用。颈联承上启下,从“草木”写到“川夫”。“草木焦卷”是写自然景色,而“川夫”则是人的生活。“川夫”在这里指的是那些无辜受难的人们——民不聊生的社会底层民众。尾联“君王屡诏宽徭役,亦念凋氓苦未苏”则把目光转向社会上层,指出统治者也有责任关心人民疾苦,不要等到他们受苦受难的时候才想起要宽减人民的徭役负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