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黄茅白苇丛,举头忽见两三峰。
青青尽出湘天景,如觉身离蛮蜒中。

【注释】

辰州:今湖南辰溪。黄茅白苇:泛指荒僻荒凉之地。湘天:指湖南。蛮蜒:古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中:《诗·小雅·四月》“我征四方,以皇天集命”郑玄笺:“四方诸侯皆来会聚,以共奉皇天之命。”这里指四方诸侯。

【赏析】

《离辰州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写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了在旅途中经过荒凉之地的情景,并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荒凉地带的厌恶之情。

第一首“行尽黄茅白苇丛,举头忽见两三峰。”这两句的意思是:走到黄茅白苇丛生的地方,忽然抬头看见两三座山峰。其中,“黄茅”,即茅草,一种生长在水边或河边的低矮草木,颜色为黄色。 “白苇”,即芦苇,一种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的一种草木,颜色为白色。 “丛”,即聚集、汇集的意思。“举头”,即抬起头来的意思。

【译文】

走到黄茅白苇丛生的地方,忽然抬头看见两三座山峰。

青青尽出湘天景,如觉身离蛮蜒中。

第二首“青青尽出湘天景,如觉身离蛮蜒中。”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片片青翠的山影从湘江上方伸展出来,好像觉得身已远离了那片蛮荒之地。其中,“青青”,即青色,形容山的颜色为青色。“尽出”,即全都露出。“湘天景”,即湘江上方的景色。“如觉”,即好像,仿佛,似乎。“身离”,即身离开。“蛮”,“蛮夷”的简称,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蜒”,指蛮夷之地,即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赏析】

这两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荒凉场景,以及自己对这些荒凉之地的感受和态度。第一首诗通过描绘荒凉之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荒凉地带的厌恶之情;而第二首诗则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身世之感,以及对蛮荒之地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