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入唐兴寺里宿,闭门风雨云垂屋。
今朝披雾立山椒,始识唐兴真面目。

【解析】

此诗首联是说诗人三进唐兴寺宿,风雨云垂屋。次联是说今日披雾而立于山椒,始识唐兴寺真面目。颔联“唐兴寺”是全诗关键意象之一,作者在此处巧妙地以物象指代人。尾联中“唐兴寺”既是实指,又是虚指,诗人通过这一意象的运用将诗情推向高潮。

【答案】

译文:我三次进入唐兴寺住宿,只见关门闭户,风吹雨打,房屋被雨水笼罩。今日我站在山上看,方知唐兴寺原来就是这番模样!注释:入唐兴寺宿:指作者三次到访唐兴寺。唐兴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县西,为唐代长安城内著名的寺院。唐兴寺始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至麟德三年(公元666年)建成,历时112年。初名“弘福寺”。唐高宗李治曾赐额“大庄严寺”“大兴善寺”,武则天改名“兴福寺”,后改称“兴圣寺”。唐玄宗又改为“慈恩寺”。天宝年间又更称“兴唐寺”,安史之乱时遭焚毁,后又重建。唐僖宗时重修,改名“唐兴寺”。山椒:即山腰。杜甫有《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尽”字写出了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也暗示出诗人对唐兴寺所处位置的无限感慨。兴:兴盛。

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记叙了诗人第三次来到兴福寺的经历。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诗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来到兴福寺时的所见所感,突出表现的是兴福寺的雄伟壮观。后半部分则是写诗人第三次来兴福寺时的情景,此时他终于看到了这座曾经令自己向往已久的寺庙的真面目,从而发出了感叹。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兴福寺前后不同面貌的描写,突出了兴福寺建筑宏伟壮丽的特点以及它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