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里围修竹,竹间开草堂。
经春多夜雨,入夏长新篁。
节抱幽人操,风敲明月珰。
孤根元独立,并干两争长。
影落龙蛇动,清移枕簟凉。
门常对衡岳,气足傲羲皇。
日射玲珑色,林疏琐碎光。
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
海峤名虽久,湖海迹愈彰。
行当卧龙起,天为见珍祥。
【注释】
- 衡阳:古郡名,今属中国湖南省。县:指县里。瑞竹堂:竹子茂盛的庭院。
- 经春多夜雨,入夏长新篁(huán):春天时多雨,夏天时竹长势旺盛。
- 节操守正道(抱):坚守节操,保持操行正直。幽人操:隐士操守。
- 风敲明月珰:风声如敲打着明月上的珠宝。珰(dāng):古代妇女耳饰。
- 孤根元独立:竹子的根部孤独地矗立着。并干两争长:两株竹子相互竞争,争相生长。
- 影落龙蛇动:竹林的影子随风摇曳,如同龙蛇在动,形容竹影婆娑的样子。
- 气足傲羲皇:这里的“气”指的是竹的清香。羲皇:传说中伏羲氏、神农氏的时代,象征原始自然。
- 日射玲珑色:阳光照射下,竹的颜色晶莹剔透。玲珑:美丽而精巧。
- 林疏琐碎光:稀疏树林中的光线显得琐碎。林疏:指树木稀疏。
- 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这两句是说竹子有独特的品种,不是其他植物所独有的,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中才能长出来。
- 海峤(jiǎo):山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名虽久:名气很大。湖海:泛指广阔的湖泊和海洋。迹愈彰:踪迹更加显著。
- 行当卧龙起:这里暗指诗人自己将像卧龙一样崛起,成为一代英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衡阳瑞竹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首句“墙里围修竹”,以围墙内生长着茂密的竹子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庭院景象。次句“竹间开草堂”,则进一步点明了这是一座建于竹林之中的草堂。三、四句“经春多夜雨,入夏长新篁”,则具体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夜晚常有细雨滋润着竹子,到了夏天,竹子又长得茁壮葱郁。
五、六句“节操守正道,风敲明月珰”,则是从竹子的象征意义上来写它的品格。竹子自古以来就是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象征,诗人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七、八句“孤根元独立,并干两争长”,则形象地描绘了两棵竹子相互竞争、争相生长的情景,既体现了竹子的顽强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九、十句“影落龙蛇动,清移枕簟凉”,则生动地描绘了竹林中光影婆娑、清风徐来的美景。这些美丽的景色仿佛都在诉说着竹子的魅力和韵味。
十一、十二句“门常对衡岳,气足傲羲皇”,则是从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角度来进一步描绘衡阳瑞竹堂的优美环境。衡阳地处南岳衡山脚下,四周环山,云雾缭绕,形成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同时,衡阳又是一片丰饶的土地,有着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再加上衡阳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使得这里的竹子得以茁壮成长。
十三至十六句“日射玲珑色,林疏琐碎光,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则是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描绘衡阳瑞竹堂的特点。这里的“日射玲珑色”指的是阳光照耀下,竹子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美丽色彩;“林疏琐碎光”则是指稀疏的树林中洒落着零碎而柔和的光线,给人一种恬静而优雅的感觉。最后一句“双茎非别种,异物出时方”,则是在强调衡阳瑞竹堂的独特之处——它生长的竹子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品种和生长环境。
最后两句“海峤名虽久,湖海迹愈彰”,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衡阳瑞竹堂的名字可能已经传扬了很久,但这里的山水风光和竹林美景却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和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衡阳瑞竹堂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