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适俗姿,发兴在林嶂。
前身一义堕,好山输百丈。
永怀住山人,败毳裹龙象。
频驱尘外轸,径抵云雨上。
道人初怪问,斗绝何从访。
师居不难寻,天壁愕异状。
风烟自萧散,草木更森长。
道人聊复尔,仁者作是想。
重来傍岑翳,眼净人亦王。
虎溪虽不过,鹫岭聊得望。
遥知师冁然,跛跛又安往。
【注释】
- 无:没有。
- 适俗:与世俗相合。
- 发兴:兴致。
- 林嶂:山林。
- 义堕:道义。
- 好山:指名胜的山。
- 永怀:永远怀念。
- 住山人:隐居在山上的人。
- 败毳裹龙象:用破棉裹着龙象像。
- 尘外轸:尘世之外。
- 云雨上:云雨之上,指高远之地。
- 斗绝:斗绝,意即超越。
- 师居:老师居住的地方。
- 天壁:天上的壁。
- 萧散:形容自然景物清幽脱俗。
- 森长:草木繁盛。
- 聊复尔:暂时罢了。
- 仁者作想:仁者有所思虑,有所想象。
- 重来:又来了。
- 傍岑翳:傍依的山岭。
- 眼净:眼清明亮。
- 王:王侯。
- 冁然:笑的样子。
- 跛跛又安往:跛跛,行走艰难的样子。又安往,何处去。
【译文】
我本无世俗之姿,兴致在山林间;
前生曾有道行,爱好山水胜过百丈峰;
永远怀念住山人,破衣裹藏龙象身;
屡次驱除尘世间的烦扰,径直登上云雨之上;
道人初来时奇怪,斗绝为何能探问?
师傅住处不难寻,天壁上有怪异形状;
风烟自是清闲散淡,草木更显茂密生长;
道人只好如此,仁者便有所思虑;
再次来到这傍依的山岭,眼睛清澈人亦称王;
虎溪虽不过,鹫岭聊得望。
遥知师笑而安,跛跛又怎么安往。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华山拜访慈上人时所作。首联写自己对世俗不合,志趣在林嶂。颔联说自己前世有过道行,喜爱山水超过百丈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颈联写自己在山上的住所,破旧衣物裹藏着像龙一样的佛像。颔联和颈联都是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颔联说前世有过道行,喜爱山水超过百丈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颈联写自己在山上的住所(草庵),破旧衣物裹藏着像龙一样的佛像。颔联和颈联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但颔联更多的是表现出作者的超然物外的态度,而颈联则更具体地描述了他在山中的居所和所做之事。尾联写慈上人在见到他后,笑着对他说:“瘸子又能到哪里去呢?”这是慈上人对他态度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全诗通过对华山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