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苦无营,乘闲偶访僧。
山深云作伴,庵迥石为朋。
古木含苍藓,幽花落翠藤。
昏钟三扣罢,童子上香灯。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宿北山》。
首句“兀坐苦无营”,意思是说诗人独自坐着,感到十分无聊,没有事情可做。这里的“营”可以理解为“忙碌”、“活动”。
次句“乘闲偶访僧”,意味着在空闲的时候,偶然去拜访一位僧人。这里的“闲”表示闲暇、无事可干,而“偶”表示偶尔、偶然。整句的意思是,诗人利用闲暇时间去拜访了一位僧人。
第三句“山深云作伴”,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这里的“山深”表示山势险峻,不易攀登,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云作伴”则表示云彩环绕在山峰之间,仿佛是在陪伴着这座山。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山中,云彩成为了一种陪伴,增添了山的神秘感。
第四句“庵迥石为朋”,继续描绘山上的景色。这里的“庵”指的是小庙或佛塔,“迥”表示高远、遥远的意思;“石为朋”则表示石头与山相依相伴,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山上,石头与山相互依偎,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五句“古木含苍藓”,描述了古树和长满了青苔的树木的景象。这里的“古木”指的是年代久远的树木,“苍藓”表示长满了青苔的树木,给人一种古老而沧桑的感觉。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山中,古老的树木上布满了青苔,显得格外古老和沧桑。
第六句“幽花落翠藤”,描绘了幽静的山林中,花朵和藤蔓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这里的“幽花”表示隐藏在林间的花朵,“翠藤”则表示缠绕在树枝上的藤蔓,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山林中,隐藏的花朵和缠绕的藤蔓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七句“昏钟三扣罢”,描述了寺庙里响起的钟声。这里的“昏钟”表示黄昏时分的钟声,“三扣”则表示钟声响了三下。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寺庙里,随着黄昏时分的钟声响起,一天即将结束。
最后一句“童子上香灯”,描绘了孩子们点燃香烛的场景。这里的“童子”指的是年轻的和尚或徒弟,他们负责打扫庭院、烹煮饭菜等工作。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寺庙里,年轻的和尚或徒弟正在点燃香烛,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整体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北山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山、云、树、花、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探访僧人的行为,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