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作漫天雪,终成满地灰。
行空无挂碍,入幕任徘徊。
巧趁蜂须去,轻随燕翼来。
颠狂浑不定,飞舞过楼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柳絮》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如下:
解作漫天雪,终成满地灰。
行空无挂碍,入幕任徘徊。
巧趁蜂须去,轻随燕翼来。
颠狂浑不定,飞舞过楼台。
注释解释:
- 解作漫天雪:柳絮随风飘散,就像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 终成满地灰:随着风力和重力的影响,柳絮最终落到地面上,与尘土混合。
- 行空无挂碍:柳絮在空中随风飘荡,没有任何负担或牵挂。
- 入幕任徘徊:柳絮随风进入人们的房间,让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安。
- 巧趁蜂须去:柳絮巧妙地利用蜜蜂的触须,借助它们的力量传播自己。
- 轻随燕翼来:柳絮轻盈地跟随燕子的翅膀,随风飘舞。
- 颠狂浑不定:柳絮在空中飘荡时,形态多变,难以捉摸。
- 飞舞过楼台:柳絮在建筑物上飞舞,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赏析:
此诗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散、落于地面的过程。从“解作漫天雪”开始,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形容柳絮如同雪花一般轻盈飘逸。随后,“终成满地灰”则形象地描述了柳絮落地后的归宿——与尘埃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四句诗,表达了柳絮随风而行的状态。“行空无挂碍”展现了柳絮在空中的自在状态,没有固定的目标或方向;“入幕任徘徊”则描绘了柳絮进入人们生活的场景,给人带来困惑与不安。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柳絮随风飘荡、无所畏惧的特性。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柳絮的轻盈与灵动。“巧趁蜂须去”形象地说明了柳絮如何巧妙地利用蜂类的触须进行传播,“轻随燕翼来”则描绘了柳絮如何随风飘扬,轻盈如燕。整首诗通过对柳絮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