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复翩翩,秋床烛屡昏。
真为说万物,岂止挟三言。
问义曹溪室,捐书阙里门。
若知同二妄,目击道逾存。
诗句释义
1 扰扰复翩翩 - “扰扰”通常指的是纷扰不安,这里可能形容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翩翩”则描绘出诗人行动轻快、姿态优雅的样子。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精神状态,既有动荡也有轻盈。
- 译文:你的内心如此纷扰又如此优雅地行动。
- 秋床烛屡昏 - “秋床”可能指的是秋天的夜晚或特定的场景,”烛屡昏”则形象地描绘了蜡烛燃烧频繁,光线昏暗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和沉思。
- 译文:在这寂静的秋夜里,我多次点着蜡烛,但总是感到光线不足。
- 真为说万物 - “真为”是一种表达方式,”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的意思。”说万物”可能是诗人在用一种哲学的方式谈论宇宙万物的本质或规律。
- 译文:我真的在谈论所有事物的本质。
- 岂止挟三言 - “三言”可能指的是三个关键的原则或要点,”挟三言”意味着强调或重视这些原则。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某些重要事物的高度重视。
- 译文:难道只是简单地携带这三个关键性的原则吗?
- 问义曹溪室 - “曹溪”可能是一个地点或学派的名称,”问义”意味着探讨或询问道理。这一句表明诗人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场合,向人询问关于道理的问题。
- 译文:我在曹溪这个地方,向人们询问关于道理的问题。
- 捐书阙里门 - “阙里”通常指的是孔子的故乡曲阜,古代文献中常用以指代儒家经典或文化传统。”捐书”可能是捐赠书籍的行为,而”阙里门”可能是指孔庙的正门。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文化的尊重和学习。
- 译文:我在孔庙的大门前,捐赠了一些书籍。
- 若知同二妄 - “二妄”在这里可能是指两个错误的理解或观念。”若知同二妄”意味着如果知道这些错误的观念,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 译文:如果你知道这两个错误的理解,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 目击道逾存 - “目击”意为目睹或亲眼看到,”道逾存”可能表示道理或真理仍然存在,需要被理解和接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本质的坚持。
译文:通过亲眼目睹,我更加坚定地相信道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了其对生活、哲学和文化的态度。从第一句到第八句,通过描述诗人的情感状态、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诗人展现了其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整体来看,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悟,又透露出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