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诗句解释

1 暮春:指的是春天将尽之时,通常指春季的最后几天。

  1. 春期行晼晚: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时间接近傍晚。
  2. 春意剩芳菲:春意未减,但已不是初春时节,而是稍后一些。
  3. 曲水应修禊:在古代文化中,修禊是一种仪式,用于净化水源,象征着对自然的敬畏和清洁。这里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举行的与春天有关的活动。
  4. 披香未试衣:意味着虽然天气温暖,但尚未到可以更换为轻薄衣物的时候,可能指的是天气开始变冷,需要增添衣物。
  5. 雨花红半堕:描述的是落花如雨的情景,花朵已经落下了一半。
  6. 烟树碧相依:形容树木和烟雾相互依存,形成一种美丽的画面。
  7.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孙”通常指贵族或远方的人,而”不归”则表示他们未能按时归来。

译文

暮春之际,季节已过一半,时光匆匆。尽管春意未消,但不再像初春那样生机勃勃,而是稍显凉意。我们应在此时举行修禊仪式,以祈求自然和谐。虽然天气渐暖,但尚不宜更换轻薄衣物,因为早晚温差较大。如今春天的美景已经呈现,但花瓣却已飘落大半。周围的景色如同烟雾般朦胧,树木与烟雾相依相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然而,我不禁陷入沉思,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他们何时才能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暮春图景。诗中通过四季变化、节日仪式、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未来时光的渴望。通过对春天细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家人的牵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对时间和变化的感悟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