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
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
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重登宝公塔复用前韵二首

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

空馀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

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

他方出没还如此,与物何心作迩遥。

【注释】

  1. 碧玉:形容塔身色彩斑斓如同翡翠一样。旋螺:指塔顶装饰的金色螺旋形宝盖。恍隔霄:好像隔着云霄一样。冠山:即著名的“三峰”,在江西南昌东北约20公里处。仙冢:仙人的墓地。寥:稀少、冷清。
  2. 空余华构:指宝塔虽然雄伟壮观,但是已经没有人在上面修行或者居住了。延风月:延伸着风和月色。无复:没有再。灵踪:佛神的踪迹。落市朝:指被人们遗忘。
  3. 帐座:指僧人或道士居住的地方。追严:恭敬地献上。献宝:佛教仪式中向佛像奉献宝物,表示虔诚。供盘:供品的盘子。随施:随时供奉。操瓢:手拿瓢取水,泛指劳作。
  4. 他方:其他地方,这里指其他世界或宗教场所。出没:出现和消失。还如此:仍旧这样。迩遥:近远,远近。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写于公元1221年(嘉定四年)冬。当时陆游已经76岁,他一生酷爱游览名胜古迹,对佛道两教都颇有研究。这首《重登宝公塔》就是他在晚年游览庐山时写的。
    全诗共四首,都是作者登临庐山宝公塔后所作。每首诗前两句描绘塔的宏伟壮丽,接着以“空余”二字领起,写宝塔之高耸入云,无人问津,最后一句则表达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志趣高远,不与世俗之物计较,只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第一首的前两句“碧玉旋螺恍隔霄,冠山仙冢亦寥寥”,描写了宝塔的壮丽景象。碧玉旋螺,形容塔身色彩斑斓如同翡翠一样;冠山仙冢,指的是庐山上的一座山峰,也称为“白鹿洞”。寥寥,意思是稀少、冷清,这里用来描绘仙冢的冷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塔的美丽与仙冢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首的前两句“空余华构延风月,无复灵踪落市朝”,继续描绘了宝塔的壮丽景象。华构,指的是华丽的建筑;灵踪,则是指佛神的踪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宝塔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佛神的敬仰之情。
    第三首的前两句“帐座追严多献宝,供盘随施有操瓢”,则进一步描绘了宝塔周围的环境。帐座、供盘等都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物品,而这里的献宝、操瓢则是佛教仪式中的一个环节。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宝塔所在的寺庙。
    最后一首都是对宝塔的赞叹与感慨。最后一联的大意是:其他的地方,佛祖还是那样存在,我们又何必去计较呢?与物何心作迩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祖存在的执着与坚定,以及他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