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注解】

古松:指松树;直干百馀寻,高大挺拔;高入青冥不附林,高耸云天,不与树木为伍;万壑风生成夜响,风吹过无数山壑,发出声响;千山月照挂秋阴,月光照耀下,松树的影子映在千山之上;粪壤栽培力,粪土也能培养出松树;自得乾坤造化心,松树的根扎于大地,吸取养分,自然生长,不受人为干预。

廊庙乏材应见取:国家需要人才,而你却缺乏才干,应该被任用;世无良匠勿相侵:世上没有好的工匠,就不要去打扰他们。

【译文】

挺拔的松树,直干百来丈,高耸入云天,不与树木为伍。风吹过无数山壑,发出声响,月光照耀下,松树的影子映在千山之上。粪土也能培养出松树,但松树却能自得其乐,不为人知。国家需要人才,而你却缺乏才干,应该被任用。世上没有好的工匠,就不要去打扰他们。

【赏析】

此诗前六句写松树的傲岸不羁、清高绝俗。首联“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描绘了松树的高大挺拔和高远超逸。诗人通过对松树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其不屈不挠、刚毅顽强品质的赞美之情。颔联“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生长的景象,展现了松树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颈联“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则揭示了松树之所以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原因——它有一颗独立自主、自得其乐的心态。尾联“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则是对松树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诗人以人比松,指出松树之所以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并茁壮成长,是因为它有一颗独立自主、自得其乐的心态(“粪壤栽培力”),同时它也不屑于依附他人(“廊庙乏材应见取”),更不会受到不良干扰(“世无良匠勿相侵”)。这种高尚的品质和卓越才能正是古代统治者所需要和珍视的。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形象描写和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独立自主、自得其乐等品质的赞美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