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馀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王安石诗词赏析与解读
- 诗词原文
坛庙千年草不生,幽真曾此荫余清。
月枝地上流云影,风叶天边过雨声。
材大贤于人有用,节高仙与世无情。
秦山陂下今迷处,苦里宫中漫得名。
- 注释与译文
- 坛庙:指帝王祭天的场所,也泛指各种庙宇。
- 草不生:形容环境荒凉,长时间未被打理。
- 荫余清:指庙宇中古松为周围环境带来清凉。
- 风叶:指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 贤于人:指人才出众,有才能和价值。
- 节高: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不受世俗影响。
- 诗人背景
-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其“天下奇才”。
- “熙宁变法”是他政治生涯的重要部分,试图通过改革振兴宋朝经济和政治。他的诗作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和思考。
- 赏析
- 《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这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庙宇历史氛围的感慨。古松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人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心灵。
- 此诗以古松为主角,借松喻人, 寓意深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理解。
- 文化意义
- 王安石的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风采,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此诗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王安石的诗歌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无论是在城市建筑中融入古典元素,还是在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中传承古人的智慧,王安石的诗歌都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 学习王安石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启发现代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时找到灵感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