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遥见一毫纤。
此时只欲浮云尽,窟穴何妨有兔蟾。
诗句一: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遥见一毫纤。
译文与注释:
明月高悬,映照江海,清澈明亮。它透过清澈的水面,将皎洁的光辉洒满大地,仿佛碧空中最纤细的那一抹光芒。此时我的心情只想让那些飘浮的云彩全部消散,即便有洞穴藏匿月兔,也无妨。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朗明朗、辽阔无垠的江海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明月的喜爱之情,以及渴望摆脱一切纷扰,静享这宁静美好的时刻。
诗句二:此时只欲浮云尽,窟穴何妨有兔蟾。
译文与注释:
此时此刻,我只想要让那些浮动的云彩全都散去,哪怕在洞穴里也能看见皎洁的明月,又有何妨。
赏析:
这句诗中,“浮云尽”意味着诗人希望所有阻碍他观赏明月的云雾都消失不见,表现出他对明月的极度渴望与喜爱。同时,通过提到“窟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兔蟾”(即传说中的月宫生物)这一元素,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气息。
诗句三:寒光乍洗山川莹,清影遥分草树纤。
译文与注释:
月光如洗,洗净了山川的寒气,清冷的光辉照亮了草木,使得它们的影子显得格外纤长清晰。
赏析:
此诗描绘出月色如水银般洒落大地的景象,月光洗涤了山峦、河流、草树等自然景观,使之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明亮和动人。其中“寒光乍洗”形容月光的清冷,“遥分草树纤”则形容月光照耀下草木的影子细长清晰,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自然之美。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可以看出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和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上同样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情感深度。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还是对情感的真挚表达,王安石的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