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
君看出没非无意,岂为辛勤养玉蟾。

在王安石的《咏月三首》中,“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这一句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明月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无限赞美。下面是诗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一片清光万里兼,
    几回圆极又纤纤。
    君看出没非无意,
    岂为辛勤养玉蟾。

  2. 译文解析

  • “一片清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千里江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清光”不仅指月光本身,还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澄澈。
  • “万里兼”表示范围之广,从天边到地角,无一不在月光之下。这种广阔的视野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胸怀的广阔与包容。
  • “几回圆极”则是指月亮的形态多变,有时圆满如盘,有时残缺如钩,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 “又纤纤”形容月亮的光芒柔和而细腻,如同女子的手指,细腻而温柔。这里既表达了对月亮形态美的感受,也寓含了对女性温婉之美的隐喻。
  • “君看出没非无意”中的“出没”意味着月亮的升起和落下,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非无意”则表示诗人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顺应自然之道。这里的表达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岂为辛勤养玉蟾”则是对前句的巧妙反问。在这里,“玉蟾”代指月亮,象征着光明与纯洁。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自己对于月亮的欣赏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明亮和美丽,更因为它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
  1. 诗词背景
    王安石的这首诗作于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此时他担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这首诗的创作动机可能与他对政治改革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有关。通过对月亮的描述,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哲理的探索。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喜爱和推崇。它不仅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卓越才能,更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 诗中的“一片清光万里兼”,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与壮观。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光辉的隐喻。
  • 诗中的“几回圆极又纤纤”则巧妙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和光芒的变化。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 整首诗以月亮为引子,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引出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

《咏月三首》是王安石以月亮为引子,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引申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人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