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昔嫌张三不自持,
今日悔责已分时。
分别心生复如何,
佛法无多子亦知。
注释:昨日见张三,觉得他不自控(不自持),因此嫌弃他;今日回想起来,后悔自己当初的指责和责备(悔责)。对待他人的不同态度,是因为自己的分别心再次升起。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明白,即使佛法有很多教义和方法,但如果心中充满了偏见,那么这些方法也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帮助。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中容易产生偏见这一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讲述对张三态度的变化,认识到不应凭一时之见对他人有成见,应去除这种不良的分别心。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无论佛法有多少教义和方法,如果心中充满了偏见,那么这些方法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帮助。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公正、客观的心,对待他人要有耐心和宽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才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