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瞋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诗句解释:
- 利瞋汝刀山,浊爱汝灰河。
- “利瞋”意指贪婪或贪念,这里可能指的是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刀山”和“灰河”都是佛教中的象征性用语。刀山代表痛苦与苦难,灰河则象征无明和烦恼。这两句可能是在说,如果对物质欲望的贪婪不加以控制,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与烦恼之中。
- 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
- “汝”在这里指代人,“痴分别心”指的是过于执着于分别(即主观的、片面的看法),而“琰魔罗”是佛教术语,指的是迷惑众生的邪见,也就是错误的知见或见解。这一句是在告诫人们,要放下过于执着于自我的观点和判断,避免被错误的见解所迷惑。
- 圆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 “圆成”意味着圆满成就,这里是强调一种完整性和统一性;“一切法”指的是所有世间事物;“他”在这里表示外在的因素或条件。这一句是在说,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一切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这是一种佛教的因果观,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头陀。
- “遍了”意味着全面了解和认识;“头陀”是指修行者通过禅定等方式达到的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一句是在说,虽然我们能够全面地认识到世间的一切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达到了解脱的境地。因为真正的目的是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解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外界的认识上。
译文:
利怒嗔恨你刀山,
浊爱你灰河。
你的痴迷分别心,
就是你的无明魔罗。
圆满成就但一性,
一切法依他。
全面了知一切法,
不如且头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与拾得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对于世间万物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诗中的“利瞋汝刀山,浊爱汝灰河。”等句,通过对物质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描述,揭示了贪嗔痴的虚幻与无常。而“汝痴分别心,即汝琰魔罗。”则是对个人内心的剖析,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分别心所迷惑。最后的“圆满成就但一性,一切法依他。”表达了一种对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相互依存性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不仅是对世间万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