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救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韩信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救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注释与赏析: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救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解析】

首联“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意思是:韩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里而衣食无着,偶然遇到一个漂母可怜他,给他饭吃。颔联“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意思是:当年樊哙等人都是因项羽的威势才投奔到他的旗下来的,而韩信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只有淮阴的一个姓恶的小官。颈联“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意思是:萧何、曹参与韩信都是文臣,他们虽然有才能,却只能写文书,而韩信却是个能言善辩的将领。尾联“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意思是:鸿沟两岸的诸侯都纷纷割据一方,最后只有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尾联“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意思是:只因为他胆小怕事,最终被项羽所杀,而没有成就大业的只有韩信而已,又是谁又能像孔费一样,为两代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呢?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汉初功臣们功败垂成的历史悲剧。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这一历史主题:韩信曾与樊哙等一批猛将一起投奔项梁,后来又投奔刘邦;萧何、曹参等一批文臣,只能写文书而不能带兵作战;只有项羽勇猛善战,可又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结果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作者借古讽今,对汉初功臣功高震主,导致身败名裂的结局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和辛辣的讽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