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杨刘
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注释】
- 杨刘:指东汉末年著名的两位诗人杨修和桓谭,他们因才高而不羁,常常得罪权贵。
- 惟:只,只是。
- 讥讽:用隐晦的言辞批评、劝戒。
- 变雅:改变《诗经》中原有的雅诗。
- 末俗:指当时社会风俗的腐败和堕落。
- 疑:可疑。
- 谆谆:恳切的样子。
- 异:与一般事物或道理不同。
- 戒:警戒。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诗人通过描述历史上的两位诗人杨修和桓谭的故事,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之间的矛盾关系。诗人认为,虽然他们的言论尖锐、直率,但却往往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而遭受打击。因此,他呼吁人们应该谨慎行事,避免过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他也指出了社会风俗的弊端,即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和外表,而忽视了实质和内涵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杨刘为鉴,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类似的境地。
译文:
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杨刘可为戒。